基地预科生是什么意思?
“基地”指的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这是2001年5月教育部认定成立的全国首批4个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单位之一(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南开大学),主要目的就是在大学新生中开展广泛的素质教育。
后来这个基地进行了扩张,其他学校也加入其中。 “本科生预科班”是设立在高校基地之下的一个教学单元,学生通过笔试与面试后从高中进入高校,接受一年的通识教育之后再进行专业分流。 这种形式最早出现在清华大学,之后很多高校都加以效仿。
简单来说就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提前学习除了具体专业知识之外的人文科学或者自然科学,对每个人进行全方位的培养。让不同专业的同学能相互认识,结下深厚的友谊,为以后的专业课程以及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但由于中国现行的高考志愿设置及录取方式等问题,使得这一年的预科生活成为很多学生的“噩梦”——因为很多人被分配到了一个完全不感兴趣的专业。从而产生很大的心理落差。
不过现在有很多学校都在改革,比如北大就提出了“元培计划”,清华的“双通道”等,意在打破传统的固定分配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机会。 但是不管怎么改革,这种大一即开始分流的教育模式终究会培养出来两种完全不一样的学生——一种是以专业学习为主的学生,另外就是以通识为基础的学生,这两种人在未来的社会环境中所具备的能力必定是不一样的。
当然,能够入选这些基地院校的同学都是高考的佼佼者,所以即使前期在预科阶段感觉不太舒服,但是等到后期选到合适自己的专业之后,一切又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