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0年中国有留学生吗?
当然有啊,最早的留学生是1870年的容闳率领的“同文館留美幼童”,但最早正式派出去的留学队伍是光绪三年(1877年)张树声率领的40名留学生的东渡船队。 但这支船队并没有到达美国,而是在途中停靠日本,然后由日本赴美的留学生20多人先下船与他们会合。随后这支队伍进入美国并分成两批,分别进入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学习。 这些留学生年龄多在十二三岁的童子身上,最小的才十一岁。他们抵达美国后很快引起了轰动,因为当时美国人还没有见过中国人,更没见过中国小孩,所以这些留着辫子的异国小使者自然成了最受欢迎的嘉宾。孩子们也被美国学校的老师同学当做奇珍异宝一般优待。 但尽管美国社会普遍对这些来自东方的小使者们抱有浓烈的兴趣和好感,可当这些人学有所成返回中国时却无一例外地遭到了冷遇。
这是因为当时清廷的外交策略发生了重大转变——之前清廷一直是采取闭关自守的政策,惟独对洋人的炮火十分敏感;此时清朝则一反常态,居然主动提出要与西方强国平等往来——这实际上就给了洋人讨价还价的资本,使得晚清的对外外交出现了“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可笑局面。 这一方面是因为清王朝自知内虚,无力抵抗外国侵略(毕竟刚刚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国内又闹了捻军,军队实力大损);另一方面则是清廷觉得自己的脸已经丢得差不多了,也不差再丢一点,索性放低身段,利用洋人的武器来保卫自身安全吧! 所以,当这批留学生学成归来时,他们的命运早已被清廷安排好了——不是入军机处,就是进总理衙门,或任海关总督之类的肥缺(比如张德彝,他是跟随张树声一起出海的留学生,其父曾做过两广总督,家境富裕,所以在归国后不久就被分配到了北京海关任职,从此过上了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纨绔生活)。
对于清廷的这种无耻行径,这些留学生自然是心知肚明,所以不少人选择了明哲保身,不再出头。但也有些人选择了反抗,他们中的很多人后来都成了晚清的政治人物。